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作品相关 陈抟传 (第1/7页)
. 陈抟(871~989年)为五代宋初着名道教学者。字图南,自号“扶摇子”,赐号“希夷先生”。他继承汉代以来的象数学传统,并把黄老清静无为思想、道教修炼方术和儒家修养、佛教禅观会归一流,对宋代理学有较大影响。后人称其为“陈抟老祖”、“睡仙”等。 陈抟籍贯 亳州真源(今安徽亳县)人,一说“普州崇龛(在今潼南县境)人”(又有陕西人、西洛人、四川夔州府人诸说)。 据宋人王称记载,陈抟“始四五岁,戏涡水”,则亳州真源县似为其出生地。 北宋太宗、真宗时(976~1021年)人李宗谔又称陈抟为“普州崇龛人。”奉诏主编又名分册中明确记载:“陈抟字图南,崇龛人”。“既长辞父母去学道,或居亳为亳人,或居洛为洛人,或居华山为华人。”1王象之指出:“又一编,乃钦真观道士谢道缘所传,其徒相传盖二百余年矣,亦以先生为崇龛寨人。”2按钦真观即在安居县崇龛镇。或许崇龛乃其祖籍,亦未可知。宋冯叔豹一书中也明确说:“希夷故宅,在安居县,崇龛镇二里,国初,即其宅为灵山观,宣和间赐额“钦真”。北宋乾德五年(967年)废县为镇,原崇龛县“龙台镇”划归崇龛镇管辖。两镇合一后,崇龛是两个集居镇,集居、聚居通称“闾里”,简称“里”。四川文史馆游时敏先生在中定论:“依据史料,应着重第一种说法更应确定陈抟出生地在今安岳县境内的观音寺。”(见第27页,四川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安岳县城三华里处的云居山,有明洪武甲戌秋,县令陈观为之重建的陈抟墓。墓碑上刻有陈抟的是现在全国独有实物。墓后面岩石上刻有陈抟书写的“福寿”二字,直径1.6米大,后面岩上还刻有“图南仙迹”,“希夷炼丹处”题字。真相寺庙宇尚存,寺内还塑有陈抟像。清人王之杰诗也是一证。龙西乡观音寺有陈抟坝;还掘有明代存藏龙西畜牧站房屋内;安岳县城有“希夷池”(现文体局内),等等,均为各个时期记录在案。 陈抟生卒 陈抟生于唐末,根据道教徒中的说法推算,生于唐懿宗咸通十二年(871年)十月十日,与魏泰所说“生唐末”大体吻合西蜀崇龛县(今四川安岳县)龙台驿灵山观(今观音寺)。着述署有“西蜀崇龛陈抟序》仙逝于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七月二十二日,享年118岁。 陈抟生平 年少时,好读经史百家之书,一见成诵,悉无遗忘,颇有诗名。五代后唐长兴(930~933年)中,举进士不第,遂不求仕进,从后晋至后周,娱情山水,凡二十余年。自言曾遇孙君仿、麞皮处士二人,谓武当山九室岩可以隐居。因入武当山,服气辟谷,但日饮酒数杯。据北宋人文同称,他于后晋天福(936~944年)中曾入蜀,从邛州天师观都威仪何昌一学睡功“锁鼻术”。魏泰谓其“或一睡三年”。 陈抟本有大志,然“数举不第”,且厌五代之乱,又所交往者多高道隐士,因此逐渐形成“出世”思想。天福二年(937年)在蜀时,有诗云:“我谓浮荣真是幻,醉来舍辔谒高公。因聆玄论冥冥理,转觉尘寰一梦中。” 大约在后周或稍前,陈抟移居华山云台观,又止少华石室。“每寝处,多百余日不起”。据宋朝称,大约在此期间,他与另外两位传奇人物吕洞宾、李琪(或作“李奇”)交往甚密。再传弟子陈景元又称其与谭峭为师友。自此,其名大振。 后周显德三年(956年)十一月,世宗“以四方未服,思欲牢笼英杰,且以抟曾践场屋,不得志而隐,必有奇才远略,于是召到阙下”,问以飞升黄白之术。抟答曰:“陛下为天子,当以治天下为务,安用此为?”命为谏议大夫(一说“拜左拾遗”),固辞不受。赐号“白云先生”(此据王辟之。一说学者又称白云先生),放归山;又命陶谷草诏,令华州刺史每事须供,岁时存问。 显德五年(958年),成州刺史朱宪陛辞赴任,世宗令赍帛五十匹、茶三十斤赐抟。 陈抟将五代十国的统一寄希望于赵匡胤。据说赵氏登极,他闻讯大笑坠驴曰:“天下这回定叠也!” 入宋后,太宗赵光义曾两次召见。第一次在太平兴国初年,太宗待之甚厚。第二次在太平兴国九年(或雍熙元年,984年)。据等书记载,陈抟复至汴京,以羽服见于延英殿,太宗甚为礼重。因语宰相宋琪等人曰:“抟独善其身,不干势利,所谓方外之士也。入华山四十年,度其年近百岁人,且言天下安治,故来朝觐,此意亦可念也。即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