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兄朱由校_后记(二)帝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后记(二)帝崩 (第1/4页)

    “铛…铛…铛……”

    五月,伴随着夏季炎热席卷阿拉伯半岛,一艘艘携带移民的船只也先后驶入了永国的国都永邑(马斯喀特)。

    永国,这个已经立国二十七年的国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实际上还算是一个新兴国家,不过如果从国家实力来说,那它或许是大明内外二百余诸藩之中的前几。

    永国的强大,来自于它与朱慈燃和朱和垠的密切关系。

    从永国在阿拉伯半岛南部扎根开始,永国几乎没有担心过移民所需的迁移银问题。

    过去二十七年时间里,大明先后向此地发配叛民二十万人,迁移移民四十万人。

    因此至眼下,永国已经是一个拥有六十余万汉人人口,二十余万土民人口的强大国家了。

    在诸藩军队都有限制的情况下,大明对永国的军事编制也极为放松,所以即便永国只有八十万人口,但却有足足六万军队。

    在石油还不能作用工业的这个年代,按常理来说,阿拉伯半岛不可能出现这样强大的一个国家。

    然而,在永国背靠大明这个庞大经济市场的背景下,永国的强大便是毋庸置疑的了。

    石膏、盐、石灰、黏土、石英砂和页岩、大理石等建筑用料都是永国主要出口的资源。

    依仗这些资源,加上内帑每年补贴的二十万两白银,永国想要维持六万军队并不困难。

    不过,作为永王的朱慈焴却有着自己的担忧。

    首先,永国的国土有近九成都是沙漠,根本难以从事农业生产,因此粮食高度依赖进口。

    除此之外,永国和大明的关系或许可以维持到朱和垠那一代,但如果再往后,伴随着血缘关系变淡,内帑肯定不会愿意一直花钱来为永国维持军队。

    因此,局势逼迫着朱慈焴扩张,而朱慈焴能够扩张的方向,也仅有家门口的奥斯曼帝国。

    本来,朱慈焴是想重复当年的cao作,邀请定国和蒙古国、瑞国联合对奥斯曼作战的。

    然而,定国和蒙古国联合进攻沙俄的消息让他的主意失算了。

    定国和蒙古国抽不出身,那仅凭永国和瑞国的十万大军,很难与休养了数年的奥斯曼争锋。

    因此,为了永国的发展,朱慈焴在五月亲笔手书一份,请自家的皇帝为朱和垠的两个兄弟着想,拿下埃及地区作为其中一人的藩国,自己则是会出兵奥斯曼的伊拉克地区。

    皇帝朱慈燃分别有三子,分别是已经四十五岁的太子朱和垠,已经四十二岁的陈王朱和坻,以及已经三十九岁的蓟王朱和。

    眼下,陈王和蓟王都没有封国,因此朱慈焴的提议可谓恰到好处。

    当这份信送到北京的时候,已经六十三岁的朱慈燃经过慎重考虑,最后决定拿下埃及地区,将此地册封为陈王的藩国。

    不过,苦于每年偿还国债,大明的财政收入并不算特别富裕。

    因此,朱慈燃回信自家弟弟,让其厉兵秣马,等待来年冬季出兵。

    同时,朱慈燃命海军都督府都督施琅、副都督郑经统海军二十营兵马备战,着昆仑监察使司、小西洋监察使司供应粮草。

    七月,法王路易十四向大明写信,希望能派遣人数为三百孩童到大明学习,被拒。

    八月初五,工部尚书靳辅受命阅视京畿、黄河、长江水道。

    八月二十二日,大明两京电报线路竣工,这代表两京六部之间的交流仅仅需要几分钟。

    九月初一,齐国引进大明的电报技术,并结合本国研究,对电报进行改进,将原来每分钟二十组字符提高到三十二组。

    九月十五日,齐王朱慈烺下令旨,命工部在全国二十五府、一百五十县铺设电报线路,建设电报机厂和电缆厂。

    十月初一,大明户部尚书王宕上疏,言:

    “国朝铁路至今已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