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章 朝会(上) (第2/4页)
拿个笏板,无论是启奏还是回答圣天子问话,都要遮住自己的面部,眼睛要看向笏板,绝不能直愣愣地盯着圣上看,那是妥妥的大不敬(评书里常常听到这样的描述,哪个功臣被召见,圣天子曰:抬起头来。功臣曰:臣不敢,怕冲撞了圣上。圣天子再曰:恕你无罪!功臣这才抬头)!大臣们也往往把奏对的要点记在笏板上,起到提醒的作用。候朝时,会有御史在旁监督,君前失仪的事都会被记录在案,朝会的最后一项,便是御史出班,上奏早朝期间官员们的失仪情形。轻的申斥,重一点的罚俸,甚至降级之类的处分也有可能——没带笏板属于非常严重的失误,罚俸是绝对逃不掉的(类似董事长开会你没带笔记本,当然,性质严重得多)。因此,内监也衍生出一种生意:租借笏板。哪位大臣忘带了,可以偷偷找内监去“租”一个。明码实价童叟无欺,一百两一上午,必须现银或珠宝,还不带讲价的。当然,千万别让御史看见,否则记你两条——内监是圣上家奴御史管不着,但收拾你绝对是本职工作! 本来申大人像其他官员一样,准备子时一过(凌晨一点)就出门,但偏偏准备停当的有些早,靠在椅子上假寐了一会儿……然后就睡过头了!急吼吼备轿出门,连笏板都忘了拿,哪里还会想着要揣上几斤银子?故而由不得申大人不着急。 贵为吏部侍郎的刘大人当然不会揣上俩五十两大锭那么沉的东西面君,不过,刘夫人在其内衣贴身的地方给他缝了个暗袋,里面装了块晶莹剔透价值不菲的玉佩,一方面辟邪,关键时刻也可以拿出来应急。刘之谨与申选关系很好——吏部掌管百官升黜,通政司掌管内外奏章,平日里二人勾兑的事多了去了。正待伸手入怀掏出来让后者拿去找内监换笏板,感觉有人在身后轻拍了一下,扭头望去,竟是鸿胪寺卿毛潜,面无表情从身后若无其事地走过。正自疑惑,门前又过来一位,也不进屋,站在门口冷冷地向房内投来一瞥:负责纠劾百官的御史溜达过来了——视力很好的毛潜见到窗外的人影,正好有求于人,于是不动声色地给刘大人提了个醒。鸿胪寺除了四夷朝贡等事,朝日也有很重的任务,跟御史一道掌朝会仪节、纠察百官便是其一。 眼看着就要鸣五更朝鼓了,门口的御史就戳在那里不动地方,把申选急得满头大汗。刘之谨咬了咬牙:“随我来。”直房的后面僻静处,角落里有几个恭桶,大人们待漏时往往在那里方便一下——面圣的时候放个屁都是大不敬,哪位大人实在忍不住在圣天子面前尿了裤子,这事儿可就大了!见两位一前一后向那里过去,御史“哼”了一声,踱开几步。刘之谨回头看看御史已别过脸去,撩起衬了厚棉垫的朝服下摆让申选帮忙提住,用袍袖把手里两尺多长三寸来宽的笏板一裹,抬起腿来往膝盖上死命一拗……“咔吧”一声轻响,珍贵的牙板(象牙的,不过为了轻便,也为了多裁出来几片卖钱,厚度跟铜钱相仿)一断两截。“拿去,先应付一下吧。”说着话,把半截递给申选。 “折笏之交、折笏之交!”申选口里喃喃地感慨道。朝服袍袖宽大,手捏着笏板的底部,下面袖子一遮,不仔细看谁也瞧不出来。刘之谨是这个动作的首创:崇祯年间,翰林院编修宋千敏便效仿刘大人之举,解了鸿胪寺少卿董令矩之急*。 二人各捏了半段笏板刚刚转回直房,便听到午门城楼上三通朝鼓响起:官军旗校仪仗由阙门入宫、文武百官要在左右掖门列队了。 午门共有五门。中间是御道,那扇门只供圣天子专用,平时不开、左右两阙门供当值将军和宿卫旗校执仗出入、再两侧的左右掖门才是文武百官上朝面圣的通道。 文东武西,各位文臣武将按照“将军先入,次近侍官员、次公侯驸马伯、次五府六部、又次应天府及在京杂职官员”的入门次序排好队,等待门楼上的朝钟响起便鱼贯而入,在金水桥南站定。 “啪、啪、啪。”三声清脆的响鞭撕破了清晨的宁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