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77年从知青开始_第七十七章、人心不古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七章、人心不古 (第1/2页)

    初七。

    南易带着南若玢在河边散步,居然看到了一点新鲜事——冼耀东在埠头上洗衣服。

    嗯,新鲜的不是洗衣服,而是他身上穿着的那件衣服。

    看着冼耀东身上的衣服,南易大笑着走到他边上,“冼叔,大队的社员们不认你这个大队长了么,要你把高级裤都穿出来?”

    “有什么好笑的,衣柜进老鼠了,把我好几件衣服都给咬了。我只能把衣服理一理,都拿来洗一洗。都洗了没衣服穿,不穿这身穿什么。”

    冼耀东没好气的横了南易一眼,手还在胸口的“日夲產”三个字上挠了挠。

    南易绕着冼耀东转了一圈,仔细打量他身上这一套只听过、没见过的高级裤,也叫干部裤。

    早些年,还有顺口溜——干部见干部,先比高级裤,前边日夲產,后边是尿素,裤裆里“净重25”。

    这样的顺口溜很多,流传的很广,版本也众多,基本大同小异。

    这尿素裤,看似搞笑,其实背后藏着让人辛酸的故事。

    人造棉、的确良出现以前,国内的布匹供应那是相当的紧张,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在五六十年代可不是歌颂节约,而是一种无奈。

    就算你有钱,你也根本买不到布匹,旧的穿破不补,那你就光着,想换新的没门。

    特别是北方,天儿冷,夏冬分明,要准备的衣服也就多,一开始布匹供应还跟得上的时候,把布票一下子就造光了。

    后来供应跟不上,想买都买不着,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来的存货,烂的也就只剩一条模样看起来像裤子的玩意。

    就这玩意,估计还是很多条衣服裤子的烂布头给拼起来的。

    于是,一家子穷的只剩一条裤子,谁要出门谁穿,其他人就在炕上窝着的情况,也就在那个年代出现。

    有一段时间,媒婆忽悠女方时,都用这样一套台词,“我跟你说啊,我介绍的那个后生,家里六口人,每人都有裤子,补丁不超过仨。

    你闺女要是嫁过去,他们家说了,给扯布做条新裤子。”

    女方的娘一听,眼睛笃定会发光,然后竖起两根手指,“我闺女特贤惠,瞅瞅这大屁墩儿,会生养……我们要两条。”

    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和日夲的邦交正常化,从日夲进口了有限的一批尿素,这批尿素被分发到全国各个地方。

    地方上一看尿素袋,这袋子可真不得了,摸起来居然比他们身上衣服的料都不差。

    这么着,尿素袋就成了小范围内流通的稀缺资源,进行着内部“套购”,售价一个袋儿八毛,别嫌贵,一般人根本没资格买。

    于是,这才诞生了关于干部裤的顺口溜。

    南易没想到冼耀东居然也有这么一套干部裤,按说这里背靠香塂,想搞点布也不是很难啊。

    “冼叔,跟我说说,你这干部裤哪弄来的?”

    南易一脸求知欲的看着冼耀东,期待着他的回答。

    “弄什么弄啊,73年的时候,公社上表彰发的奖品,那年整个公社,咱们文昌围的粮食产量排第一。”

    “哦,这样啊,我去给你拿套我的衣服,新的,跟你换身上这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