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85 (第2/2页)
议事议到后半程,说大军派出去后,安南国的地方该怎么治理的事。治理地方,是文臣们的专业。本朝国初缺乏人才——毕竟前朝就连科举都很少办——以至于国朝初年,征辟、国子监、秀才为官的,比比皆是。在这样的氛围下,读书人对政事多少都会有所关心。寻常读书人都是如此,更不必说朝中的这些学而优则仕的文臣大佬了。处理国中大事,听起来是简单的,不就是吩咐下去,再让人实行命令嘛!可是有多少政策,就是毁在一下子所有地方通行这上面的。除了适用大部分地方、大部分境况的良策——比如是灾后免赋免税之类的——每个地方的情况多少都是有不同的。上皇宣武帝开了一个好头,皇太子参预政事,甚至监国行政。在这方面阐述自己的意见,是祁元询这位皇太子要做的。只是祁元询想着,到底是在安南国划行省开州府,还是要设藩府,这是要斟酌的,更何况,真当安南的本土势力不会反抗么?打不打得过是一回事,暗地里抗不抗争又是另外一回事。他前世那么多血淋淋的例子,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尽的。真当大周和安南说一句数百年前两国同宗,兼之同文同种,他们就束手投降了?没那么便宜的事情!更何况,就算是大周本国人,也不一定全都在内心认同这样的观念。大周处于中原膏腴之地,自古以来便是周边诸多小国的宗主国,安南国数百年前是交州,可那时候就是苦劳之地,凭什么安南这个被打下来的小国,要和他们享受一样的待遇?所以在皇帝点名之前,祁元询真的是一言不发,皇帝点名后,他才说了一番话,意思是没有实践就不能知晓结果,待到打下安南,其余地方不论,请天子赐给他两府之地实践一番。整个安南的面积换算到国内,大概能有十几个府,祁元询开口索要两府而已,又要通过朝廷的行政体系来实行,天子自然无有不应的。他这样谨慎,和请求从征安南、自荐统兵、表面上看起来就是连脑子都不过的汉王相比,更是老成持重。年纪轻轻,就懂得谨慎小心这样的道理,天子本人再怎么觉得儿子小心过了头,堂堂大周两京一十三省的储君,坐拥百数十府,收拢安南,竟只要了两府之地践行理念,可是这样的态度,还是要表扬的,最起码,在治国方面,表现出这样的态度,足见太子是个成器的好苗子了。“汉王孝心可嘉,待我儿长成,勇略必有可用之地。”关于汉王的评价,天子则打了个哈哈。虽然给儿子保留了面子,但是又一次驳斥了汉王想要为君“分忧”的“孝心”,总是事实。汉王不乐意,但也知道不能再在父皇面前失态,只好闷头用膳。赵王什么都不知道,置身事外,天子只说了他平时的课业,勉励了几句,就揭过去了。朝中议定发兵之事后,便开始了征召人马,后勤准备。对外宣扬八十万大军,将各种后勤准备工作都算上,也不算出格。九月份,费时三个月,一应准备已初步完成。汉王留在京中成亲,想要随军都不行,统兵的总兵官是众人都没想到的武定侯——这位是上皇老臣——而后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