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长房大爷传_分卷阅读10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02 (第1/2页)

    他的私兵都是养在十万大山里的,打攻防战是一把好手,但上了战船,还有几个能站直的都不好说。

第72章西海北疆

转头来看京中,那平素一贯潇洒淡定的北静王只急得在自家王府里跌足叹气,他倒是谋划得宜,可也得有人听从指挥啊。便是他有卧龙凤雏之才,也架不住手下全是扶不起的阿斗,能怎么办呢?北静王也很绝望啊!

南安王换防的圣旨是和黎老将军调任北疆的密旨一道发下去的。这位黎老将军原是宁珊外祖父宁老侯爷手下的偏将,早年是跟着防守北疆的,后来在战场上受了重伤,幸得宁家亲兵抢回,方才保住性命,因此对宁老侯爷很是忠心。

宁老侯爷在军中威望极高,待手下也好,黎老将军当年重伤,不得不退回京中休养。然而恰逢先义忠亲王叛乱,当时的皇上,现在的太上皇被乱军闯入禁宫,吃了大亏,险些丢掉性命,因此大忌武将。

黎老将军当年可还不老,正逢壮年,却难以复起。最后还是宁老侯爷以自己的战功替他请旨,加入一向平静少有战事的西海地区,为中军偏将。黎老将军对此一直铭记在心,后来宁珊领军北疆,这位黎老将军没少书信于他,传授了许多经验。

这回让东平王去驻守北疆是为了找借口降罪于他,夺取兵权,而边城百姓无辜,宁珊断不会眼睁睁看着数万将士以性命铺垫出的和平安宁被毁,便同皇上提议让黎老将军挂帅,带领西海沿子的驻军去守边城,以防东平王战败,还能有一个接应。

当然,宁珊给皇上的理由没那么高尚,他只是说调走西海驻军是为了逼迫南安王不得不暴露自己蓄养的私兵。

皇上觉得这个主意甚好,便依宁珊所言,密旨黎老将军随东平王换驻北疆。

东平王是知道黎老将军曾是征北大军的副将的,经验丰富,深恐他会抢攻,便内心暗定主意,届时一定以主将身份迫使他留守内城。如此安排正是宁珊所愿,这么一来,不论东平王胜败与否,黎老将军都一定守得住边城防线,不至于让朝堂政权更迭殃及边城百姓。

本来,夺嫡这件事就该是让皇家自己去死的,牵连平民身家性命是最恶劣又无能的。闹到这个地步的龙子皇孙便是坐上龙椅也不会是什么明君。至于站队的朝臣将领,既然敢做,就得有承担失败后果的担当和准备。不然就少发春秋大梦,老老实实当个直臣,免得害人害己。

宁珊最为欣赏隋唐的一点就是,他们不管怎么打,都是专挑皇上本尊下手的,基本都是突然发兵——弄死或弄残皇上——接管朝廷——改朝换代这么个套路。因此,那些年虽然烽烟四起,朝代更迭如家常便饭,但当时为了避难,大量的饱学之士,农民,工匠,商贾纷纷逃亡南方,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为江南日渐富庶和繁华,最终成为足以支撑整个中原的粮仓、财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那那之后的朝代,基本都是从南方起兵,靠着江南富庶支撑着打下天下的,甚至一度有着得江南者得天下的说法。本朝□□就是从金陵起兵,据说也是靠着江南富商源源不断的支持才最终功成名就,建立大兴的。

反观五胡乱华就是乱杀一通,将当时的北方闹得血流成河,人口锐减,大片土地荒废,以至于民不聊生,最终一朝接一朝的推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