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119 (第2/2页)
四书加在一起大概五万余字,五经篇幅略长,二万四千多字,二万五千多,但科举应试中考生可挑选其中一经即可。试想一下,这区区几本书,筛除掉那些不能出现在考场上的内容,剩下的能出多少考题?全国各地三年两考的童子试、三年一届的乡试和京师会试,粗略一算,出题量大约需要五千道左右,国朝历经两百年,拢共需要多少道题?容量有限的四书五经可供出题选择的经文早就被各地的学官们翻来倒去一遍遍反复地出,甚至于连乡试都会出现和以前重复的考题。有人从中窥见漏洞,善于投机取巧的富户们费钞请名儒代为拟题、猜题,再让族中子弟熟背,入场考试,往往能命中八成,如此不需苦读也能轻轻松松考取功名。这样的做法叫做剿袭时文,随着高中者越来越多,天下士人纷纷效仿,愈演愈烈,朝廷屡禁不止。科举考试的录取名额何其珍贵,一个投机钻营的人靠背诵时文得中,就意味着有一个刻苦勤学的士子不幸落榜。为了保证科举考试的公平、公正,主考官绞尽脑汁从四书五经挖掘不重复的新考题,甚至不惜生搬硬凑,随便挑出两句根本没有任何联系的句子作为考题,以应对坊间的猜题之风。每个应考士子从熟读四书五经后便开始练习制艺文章,也猜题,然后不断训练。相同的题目从不同角度破题可以写出几十甚至上百篇八股文。如此这般,从有考试以来,考官和学子们斗智斗勇。考官那边搜索枯肠拟考题,学子们八仙过海猜题蒙题。“德不孤,必有邻”出自,坊间售卖的猜题中,针对这一句的时文很少见。因为这一题是会试真题。按照近年考过,十年之内不可能再考的规律,江南、北直隶的乡试和近几年的会试绝不会出现这道题。…………傅云英对这一句印象深刻……这是同安二十年的会试原题。会试结束后,朝廷将主考官和考中士子的文章刊印公布,她特意收集了几份。也不知是巧合还是其他……她怔怔出了回神。…………秋风吹动庭院里的树叶沙沙响,小文童来回走动的脚步声唤醒傅云英。她定定神,想好破题的重点,拈笔书写。八股取士遴选的是朝廷官吏,他们需要阐述自己关于治国之道、社会伦理的见解,从而展露其才华抱负。她在学习制艺时,免不了把自己当成修家治国平天下的男子,从男子的角度去审题,校题,破题,紧扣圣人语气,联系当下时事阐发观点,微言大义,自圆其说。论来论去,不过是忠君爱国,敬天,忠君,孝亲而已。知道界限在哪儿,才能在完成格式要求的同时适度加以散发,形成自己的风格。她很快拟好草稿,从头到尾仔细检查几遍,开始誊抄。…………书院搭建的号棚位于庭院深处,风从四面八方往里灌入,冷得考生们直打哆嗦。傅云英怕冷,确定自己答完所有试题,起身交卷。小文童看他年纪不大,抿嘴一笑,当他年少轻狂,含笑送他出考棚。…………考棚外黑压压一片密密麻麻的脑袋,各家亲友仆人两手揣在袖子里,把门口围得水泄不通,垫着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